首页 > 光影视界 > 融媒体 > 有理讲理
《有理讲理》第十七期:走中国道路 同心共筑中国梦 有理讲理-融媒体 齐智 2213038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光影视界 > 融媒体 > 有理讲理

《有理讲理》第十七期:走中国道路 同心共筑中国梦

  大家好!现在开始第五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几个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也是当代中国人追求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坚持走中国道路。 

  中国人民在近现代以来,不断地寻找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古代有着悠久的文明,辉煌的成就、光荣的历史,但是在近代落伍了。所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不断地在选择我们的发展道路,这个选择经历了长期、曲折、痛苦的过程。毛主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可是每当学生有了进步,老师就把学生打翻在地。他这句话很准确地描述了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运动,经历的选择道路的发展历程。 

  我们中国古代是沿着一条农业社会的发展路径来发展的,所以发展得比较缓慢。因为农业文明是依赖自然,春种秋收,周而复始,小农经济,没有发生巨大的技术革命,所以它更新的速度非常慢。进入工业文明,科学技术逐渐地变成生产力乃至直接的生产力,这样它的更新速度就越来越快。所以西方由于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随着全球航路的打通,地理大发现,我们中国和西方文明就发生了碰撞。在这种碰撞下,中国传统文明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我们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面前是软弱无力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仁人志士不断地选择道路,也就是说古老的中国道路遇到挑战,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新的发展道路呢?所以我们的先人也不断地探索,一开始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个思潮,还是要坚持我们中国的文明,但是要把西方的技术学过来。在这种背景下有了洋务运动,叫 “ 师夷制夷 ” ,发达的西方的物质文明,我们是发达的东方的精神文明,把它俩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战胜西方列强对我们的侵略,然而甲午战争把这条路摧毁了。以后孙中山他们就想到了一条路,叫做效法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实际上脱胎于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讲,叫做“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to the people ”,就是说这个政府叫做民有、民治、民享,但这条路也不成功,辛亥革命最后带来的军阀混战。孙中山是要搞资本阶级的现代化,可是西方列强支持的恰恰是各个割据的军阀:德国支持袁世凯;英国支持吴佩孚;日本支持张作霖,支持皖系军阀,最后的结果没人支持孙中山。所以最后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和苏联去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开始了北伐。蒋介石上台后背叛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选择的是复古主义,讲礼义廉耻,尊崇曾国藩;另一方面,他信了基督教,在政治上不向西方的权威挑战,接受西化的东西,这种断裂式的选择显然是不成功的。那么最后就一个问题,我们中国适合于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 28 年奋斗,取得了中国的革命的成功,又经过了 30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到 1979 年改革开放,我们又发现,我们模仿苏联学习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有缺陷,于是我们选择改革开放。那么在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中国走在发展的又是一个新的历史选择,全球化、信息化,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我们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用什么样的道路和模式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我们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可能有的同学要问,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具体真正内容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三个部分吧。一个部分叫做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那么第二个部分,那就是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三个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那什么是社会主义呢?社会主义是形形色色的,那么社会主义我们从它和资产主义对应的理解看,社会主义就是追求公平最大化的一个社会制度安排,它是以社会的公平平等为根本,追求实现普遍的社会平等。那么社会主义的选择历史上也形形色色,最初第一种社会主义叫做空想社会主义。它代表人物就是傅立叶、圣西门,还有托马斯.莫尔这些人。他们设想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说一个最好的社会应该是实现普遍的公平、平等,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的财富,这样社会就没有贫富差别了。而且一些空想社会主义是身体力行的,比方说像英国的欧文,他在美洲就建立了共产主义公社,建设实验基地,当然最后结局是失败的。他们这种模式要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叫做“劝富济贫”,劝说富人捐出他们的财产来帮助穷人。让少数富人捐出自己一部分或全部财产,这个可以做得到。所有的富人都捐出自己的财产,不符合经济规律。因为财富只有集中,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他把他分散了以后,以后永远也创造不出财富来了,那不就是大家没有这个差距以后,就没有投资了,大家全是消费,经济运转就会出问题,所以这种模式是不成功的,所以是空想。 于是第二种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它的创始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叫做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剥夺资产阶级的财产,建立普遍的公有制,来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行创造条件。因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是什么?第一是公有制,第二是按劳分配。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应该是个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但这个社会是需要过渡的,他的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就叫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做不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只能做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说资本主义是按资分配,那我们按劳分配,贡献越多的人应该得的多一些,但由于这个社会的财富是属于公有的,就不会造成巨大的贫富分化,这是一种很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是理论,他们没有把它变成现实,概括说这种模式叫做“夺富济贫”。那么谁把它变成现实了呢?苏联,列宁、斯大林,他们建立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就是第三种社会主义,那么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实行计划经济,把它的这个模式概括起来,基本就是“灭富济贫”。从这个财富角度讲消灭富人,这个建立一个比较平均的社会分配制度。这个模式它遇到两个困境,第一个困境叫做发展水平的困境。显然在现发展条件下,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充分自觉地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水平。我们还是在不停地摸索探索之中,这种摸索探索的前提和代价,是不停地在决策上出现错误判断,所以你想建立一个非常合理的计划经济体系,那在理论上我们达不到那个水平。人们的科学认识还是有限的,人们对自然规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大规模的社会体制设计,不能依赖于这种盲目探索,代价成本太大了,所以说这是他突不破的一个瓶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计划经济不太符合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这个决策失误的比较多。第二个就是,计划经济特点是什么?由国家权力来调整资源配置,这就要求你必须建立一个非常严谨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能够使权力的掌握者始终能够把权利运用的正当,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一旦他要以权谋私你怎么办?所以苏联就出现了特权阶层,这是苏联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们现在经济没发展到这个水平,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你也无法建立一个那么严密的一个社会运作体系,能够把权利的运作恰如其分,始终保持非常公正,权力的掌握者一点都不能用他来给自己谋私利,照顾照顾亲戚、朋友、同学,这个可能性都没有,我们目前还没设计出这么严密的制度来。所以你这个时候你简单的把经济全都集中到国家权力上,那你就有很大的风险。所以苏联果然这两方面都出了问题,所以他搞了 73 年,苏联解体了。苏联解体证明苏联这种模式不成功。 

  那肯定有人说,市场经济谁搞得最早?资本主义。那索性我们就搞一个纯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行不行?在中国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证明不行。第一,不是没搞,搞过,没有成功。你说孙中山、蒋介石,他们要搞什么呢?就要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一开始我就讲了,这个帝国主义他侵略中国,资本主义是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来到中国的,来了形象就不好,所以不断的遭到我们中国的民族主义的情绪的抵抗,他和侵略绑在一起了。最极端的就是义和团,说反洋人,完了要拆铁路、砍电线杆子,认为现代化的一切都是西方来的,我们都不要,但是这个也是极端了。它可以反映当时民众的情绪,因为是列强把这个给你送来的,用大炮敲开的国门,大家觉得这东西不好。而孙中山就想搞他又搞不成,中国的封建势力太大了,军阀割据。孙中山提出的建国蓝图很宏伟的,但这些都实现不了,中国陷入分裂。要解决首先是统一,而不是搞什么资本主义的问题,所以很快进入战争。 

  那么第二,说那新中国成立了,国家统一了、安定了,那我们搞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行不行啊?当时的国情不行,我们没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条件。英国搞资本主义最早,工业革命最成功。他搞工业革命的时候,全世界都处于农业,甚至是原始状态下,所以他具有先发展的优势,什么优势?就是把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型的阵痛,都转移给第三世界国家。英国搞工业革命有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圈地运动,纺织业发展以后,贵族们发现羊毛比麦子值钱,于是就把地圈起来养羊了。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农村劳动力,农民就破产失业了。失业的英国农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学罗宾汉、李自成造反,可是绝大多数英国农民没选择这条路。是英国农民比较文明吗?不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榜样:哥伦布。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所以英国失地农民来说,那就叫做:“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要是再逼爷,爷投哥伦布。”他们坐上船,一船一船的往美洲跑、往澳洲跑,跑出一个加拿大、一个美国、一个澳大利亚、一个新西兰。这几个国家的人口加一块,现在是英国本土人口的 7 倍,全是发达国家。所以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的这种失地农民的问题,在这种殖民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化解了,矛盾就缓解了,不必那么激烈。今天我们来搞现代化,我们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城市扩展必然导致失地农民,随着工业化的高潮,农业产值在 GDP 的比重是急剧下降的。给大家一组数据: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工农业产值中,农业产值占 70% ,工业产值不到 30% ;到了 1978 年,我们工业产值占了 75% ,农业下降到 25% ,我们又完成了初级的工业化;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现在农业产值,占我们 GDP 总数不到 7% ,你别看现在有六七亿农民在种地,占我们整个 GDP 的比例已经是相当低的了。这 30 年农民的转移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复杂、很矛盾的社会问题,那么我们还得承受。有人说,那我们的农民不能学哥伦布吗?如果哥伦布尚在,美洲在哪里?现在全世界哪不是住满了人呢?全世界 75 亿人了,我们已经没有这样的一个靠其他方式来转嫁我们本国的压力的问题,一定自己解决,这就是中国特色。你想搞那种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不具备那个条件。 于是还有第三个问题,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使我们面临一个问题,要发展还得稳定,还得和谐,还得统一,其实这些是有矛盾的。你发展带来发展性的矛盾,发展就是非均衡的,一部分先富起来带动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完了再带动共同富裕。带动共同富裕谈何容易,那得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实现,于是我们的内部就会出现一些矛盾。考察全世界,你要是搞彻底的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就要搞私有制。对中国来说跟他们不同,我们五千年大一统,各个民族之间历史都纠结在一起,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我们简单的实行这种西式的完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那么对中国的社会稳定,会带来巨大的振荡,甚至会引起内战。所以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推进社会民主,我们推进市场经济,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就是我们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原因。 

  当然还有文化上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中国有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重视群体价值,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它的价值基础是什么?是绝对的个人主义。那么这个和我们中国的重视群体价值的这样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它是不一样的。我现在无法做到一下子变化彻底的都是个人主义者,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历史就断裂了,中国的社会也会发生断裂。当然重视群体价值过大了,会容易压抑个人的权利和权益。如果我们要改革也是这个意思,要逐渐提高个人权利的肯定保护,要加大个人发展的自由空间。但是我们不能完全采取西方模式,我们还得根据中国国情出发,尊重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这个重视群体的传统,所以我们就得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那么我们对这条路的选择我们已经走了 30 多年,实践证明我们初步取得了成功,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78 年中国的 GDP 总量,不到 4000 亿美元,人均 GDP 不到 400 美元,排世界经济总量位置第十;到 2015 年中国的 GDP 总量已经达到 10 万亿美元,人均 GDP 接近 8000 美元,我们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序第二。这就叫做中国的崛起,这 35 年的时间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收 藏
分享到:
评论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 2016-08-26 09:06 来源: 吉林卫视

新闻-热门视频

相关视频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