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影视界 > 融媒体 >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738有理讲理》第15期:“聆听习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融媒体 齐智 2267520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光影视界 > 融媒体 >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738有理讲理》第15期:“聆听习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听《有理讲理》,我是艳佳,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的重大跃进,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迫切地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来指导。

  那么,如何来进行理论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呢?本期《有理讲理》我们邀请到了四位嘉宾,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收听前听众朋友,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添加738有理讲理来实时的和我们进行互动,提出您的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我们会在节目当中进行探讨。

  首先来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4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袁中树老师,您好袁老师。

  男1:大家好。

  主持人:吉林大学MM学习研究会学生尹丽萌,您好。

  女2:大家好。

  主持人:吉林大学MM学习研究会学生李峰,您好。

  男2: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长春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郭迎春同学,你好。

  女3: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欢迎4位嘉宾今天来到了我们的直播间,大家都知道在前不久,在5月17号的时候,在北京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迫切的需要我们哲学社会科学?

  男1: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其实就是我们解决的还是一个,文化上的软实力问题,一个国家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分。所以我们是在十七大之后,我们国家才开始非常明确地关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是这个民族能否得以振兴,实现复兴梦想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哲学社会科学又是这个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内容。

  主持人:那么我看各种会议的时候,一直是在反复的说哲学社会科学的会议,那么哲学为什么要放在社会科学的前面?哲学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学问?

  男1: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和一种世界观的引领。所以我们在一些研讨的过程中,有老师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说每一个社会科学的背后,都有一双哲学的目光在看着它,其实我觉得说的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是一种,以什么样的那种哲学态度,看待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个社会科学的发展的水平高低,也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占有应有的大国,和优秀民族应有的地位。

  主持人:那现在我们微信平台署名叫望穿秋水的网友发来了一条文字,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他说你们说的这个哲学社会科学,在我们老百姓看来,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我还是觉得物质上的富足,还是军事上的强大,更让我有一种安全感,那么对此袁老师您怎么看呢?

  男1:这个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仅靠科学不可能把一个国家带到光辉的境地。”那么你会发现,就是一个民族当站在世界上,你拍拍胸脯说,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就是你最引以为自豪的应该是你这个国家特有的这种哲学社会科学,带来给你的这种荣耀,所以我们对外宣称的时候,说我们走向外面的时候,我们当然有人发现我们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盖的很多所的时候,你会感觉很自豪。而这个会比你,发现中国的一些什么制造的玩具,和一些普通的鞋,卖到全世界可能会增加的自豪,这是对一个人的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根基性的保障,就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物质强大的生产力,这个民族一己击垮,肯定是不用想的。

  说我们晚清的时候,不就是科学技术不强,被人一打击垮,但是如果这个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会就是在精神这种力量上薄弱的话,不战而亡。这个国家会分裂的,你说我们中华民族,能得以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个民族都没有消失,而发展到今天,蒸蒸日上。最重要的一点,我不能说对生产力没有关系,可能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但是你也不能否认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哲学社会科学这种发展的力量,你要没有它,我们称不上一个最典型意义上的中华民族。

  男2:可不可以这样说,就是一些硬实力的话,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发展航天科技,美国也发展航天科技,但这二者发展出来的是相同的东西。但是在文化方面的话,我们的文化,美国的文化,英国的文化,这些都是不同质的,所以说是有区别的,所以说才能显现出我们的文化的一种特殊性,所以说才能给人们一种凝聚力。

  男1:那个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纪录片,叫《大国崛起》,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特别火,《大国崛起》播放之后,出了一系列的书,就是每一个国家的崛起都写了一本书,你会发现每一个国家崛起的因素它不一样,但是每个国家就是每一个国家专门里面有一章这个国家特有的文化,对这个国家成为大国的重要作用,这些你会发现,振兴哲学社会科学这种力量,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独自所发出的问题。

  主持人:每一个民族。

  男1: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忽略,如果你失去这样的文化发展的这种关注点,你在这个世界上将会失去声音,就是失去声音了,即使你的东西走遍全世界,但是是无声的走向全世界。

  女2:老师,那我们现在我们国家在就是之前习主席在座谈会上提到话语权的问题,就是也是我们的,我们是有声音,但是可能声音不够大,针对这种现象,就是可能我们是有专家,但是我们没有大师的出现这种类型,我想问一下大师的定义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就是说哲学社会科学大师的定义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

  主持人:你说的是学者多而少大师的现象是吗?

  女2:对。

  男1:我在上课的时候,孙正聿老师,他对大师有过一个定义,我觉得他说的还是很准确的,孙正聿老师他被评为全国名师的时候,然后同学们向他表示祝贺,孙老师说:不用关注所谓的名师,他说名师不过是一帮评委给他的,他说要努力成为大师,他说大师是公认的。

  主持人:那现在我了解到我们国家在社会科学上是一个大国,无论是从我们的论文数量、还有我们政府投入,包括我们的队伍研究都是非常的庞大,在世界上排名都靠前,但是反观我们的现在的可能我们的话语权,我们的影响力,并不是和这个地位是相匹配的,那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男1:这个有两点,我认为起码是两点吧,第一可能是根据我们的一个就是大家的,我们自己对发展的时间还是有限度的,因为西方的这种资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年代比我们要远远的古老的多,而我们今天才提倡起,建设中国特色的这种哲学社会科学的时间段还是很有限度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的时候,不可能像一个自然科学突击的方式得以完成的。你看就是在我们当时,那么落后的环境下,我们的“两弹一星”能完成,“两弹一星”能完成,但是靠突击的方式,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我认为是不现实的。我相信两位同学可能也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突击的方式我们可能搞科研,技术科学做到,但哲学社会科学它是需要时间的一个积淀的,这是可能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跟我们的体制上,还有一定的原因,目前为止我们的评价体制,也很简单,说一个人能不能评上副教授、教授啊,能不能晋级啊,我们目前为止,还是以这种学术成果的数量来界定的。就是说你发了多少篇论文,写了多少部书?

  主持人:在哪一个级别发表了什么样的理论?

  男1:然后论文的级别是由期刊的级别来决定的,书籍著作的级别水平是由出版社的水平来界定的,很显然这样的评价体制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和更正,还有我们的比方说,我们做了大量的课题,那个课题在前期论证的时候,恐怕很困难。后来就有的时候,出现好像大家在比赛,大家说大话的时候,有人说我生孩子,我生的孩子就是生的健康、漂亮、还有聪明之类的,要另一个人说,我生的孩子身高是姚明,速度是刘翔,智商是爱因斯坦。那这样说你生的孩子最好的,那么假设就这样所有的营养费给你,就生一个最好的孩子,他拿了这么多营养费之后,课题经费之后,生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最后这个界定点却很低,大量的这个体制性的问题,也限制了一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性,所以你看我们今天,中国的学术论文在全世界,量可能已经是最多的,但是目前为止,我们出现的影响力的东西还不高。

  这个就是我们没有突出精品意识,没有体现出精品意识。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如果想要传播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想,遇到了哪些的问题呢?

  男1:目前为止在话语权体系西强我弱的格局没有改变,没有改变,你想想,就是说在座的几位同学,我们都是学习专业理论的,那你会发现,包括迎春你学的传媒学,你专业的教材,里面使用所有的术语、概念、逻辑框架,都是西方舶来的。而我们几个,我们是学哲学的,你会发现我们的哲学术语里面的,最主要的一些术语也来自于西方。

  如果我们剔除了这些术语、概念、逻辑,我们会失语,你不学这个概念、不学这个逻辑体系,你讲吧,你怎么讲,你发现你没有办法讲,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我们想,我们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它也是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根基在这儿,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改变。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明,我们在国际的话语权上是急需要在地位上有所提升,那么我想问一下,袁老师,我们的学者,我们的专家怎么样做才能够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烙印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呢?

  男1:它第一个是中国化,时代化,然后才能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两百多年了,两百多年,就是你懂德文,你未必能读的太明白,就是像一个老外突然跑到外国来就读论语,就懂中文能读明白吗?对它来说,就是现代人说你懂中文你能读得明白《易经》能读明白《道德经》吗?对你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这个挑战的过程,就是现代学者,就需要有一个解读式的过程,如果是说这个理论没有做好,不得不说理论工作者必须承担责任,而且我们把自己国家核心的东西对外宣传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余秋雨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中国人走向世界,西方人看到了我们高大的身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是他们不了解我们的性格,为什么不了解,就是我们在宣传的过程中,宣讲的东西没有展现我们的特色。没有把我们国家最核心最有效的东西,对外有效的推进,你不去讲,你就是逐渐的在去失去声音,而现在就是说有一种学者,他们一种西化为一种荣耀为一种标志。

  我能说出一些晦涩的,难懂的这种高大上的词汇才是有学识的,其实我跟你说,哲学理论就是我们对外宣讲的时候,把简单变复杂非常的简单,把复杂变简单却非常的复杂,这就是像说学习哲学理论的,做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什么?

  男2:就是你的思维是需要有一种深度的,但是你在说话的时候,需要一种平常心,一种平常语说出来。但我在生活中我是能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

  男1:有一个老同志,老教师的前辈,我发现他的课讲的非常的好,我就问了他,我说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讲这样的问题?然后那个老同志跟我说一句话,鬼谷子先生说:口乃心之门户。他说你如果一个问题表达不清,恐怕不仅仅是理论的问题,还是你没有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这个问题,他说你真的能够理解了,肯定不晦涩。他说马克思在他那个年代说出那个话语,其实两百多年前应该是不晦涩的,他说你看如果孔子还活的话,孔子回到他那个年代,《论语》可能读的很费劲,但孔子是一个对话体,他说的话也可能是会非常的通俗易懂的,他说你要读《易经》的话,如果你活在几千年前,《易经》就像歌谣一样,就像儿歌一样,你也应该能读懂,只是我们今天的人,与我们现代人思维的这种角度,对理论真的有一个深刻的这种把握,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男2:但是在这一点上,就仍然是想到,让大家了解这件事,这种事情是很难,但是我们仍然要去做,我们仍然要。

  主持人:这是我们的方向。

  男2:让大众知道这些东西。

  主持人:那我们改革开放走到了今天,以前我们中国的这个经济现在已经是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已经跃升了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那我们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是越来越高,眼下我们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迫切地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来引导我们的生活,那么哲学社会科学,怎么样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国的特色呢?

  男1:就是我们从所有的理论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都对各种理论,都进行过中国化的改造。就是我们包括我们的中国,本土所传扬的基督教、佛教、还有外来的伊斯兰,都进行过改造,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方说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例,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定义为实事求是。你看毛主席用实事求是,已经给我们打出了一个就是体现中国特色的这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模范。实事求是就是最早见于河间县王刘德传的一句古语,宋明理学朱熹在讲学的时候,一次一次讲到了实事求是的观点,后来朱熹到湖南的岳麓史院讲学,就讲实事求是的观点带到了岳麓书院,毛泽东年少的时候,是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去湖南岳麓书院游玩的时候,是他第一次在门上大匾上,看到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你看他后来,对这个实事求是,对实事求是进行全新的概括,并把它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所在。

  所以你看这一切的东西,都是我们在进行中国化的时候一个生动的,首先是一种语言术语的表达。其次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这种哲学社会科学,也要求我们一定要作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活的灵魂。必须和我们这个国家,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像那个丽萌说的,说有的时候,你说我们给普通的百姓讲,就我前一段时间,去我们的乡村,给那些农村的那些普通的村民。

  主持人:那他们会接受吗?

  男1:讲这个理论,说实话,我以前讲课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这么费过力,我整整备了两个星期的课,我天天在家里备课,调整我这个语言,调整一次不对,调整一次不对。我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但是我知道,恐怕这样的课,更有价值,我说我必须反复琢磨他们的语言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活的灵魂,并不是说像我们简单说的,那么简单,你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序言的最后一句话,马克思说什么呢?说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就是告诉你,坚持走你那个独特的发展道路,你不要被外国人,外界的东西完全控制你。

  我去给农民去给普通的村民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我用长篇大论的晦涩的理论,你知道吗?我估计那堂课我很痛苦,他们也很痛苦,但是你如果想,如果当年毛主席不也是面对农民吗?他是给农民怎么讲马列的时候,你如果能真正的读一读,毛泽东选集的话,你就会知道毛泽东选集那种中国气派和中国文风是什么样的?

  你会今天在美国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能买到毛选的英文版,为什么?还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思想魅力的,就是说他这种中国化的道路,以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大道至简的文风,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像西方人追求书越厚越好。中国最经典的东西,往往不厚,这个是我们这样以大道至简的文风表述晦涩理论的一个传统,而我们今天的学者,需要的这种宣传理论过程更好地发展这种传统,就是一种更为宝贵的,我们今天人应该传承的精神。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要体现中国特色,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延续我们以前的这个母版,也不能说照搬西方的一些模版,我们要有创造自己的话语体系的一个能够,用老百姓的话说,接地气的一种宣传的一个方式让大家理解。

  男1:所以习总书记在会议上,明确说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为什么要创新呢?如果原先的东西就管用的话,我们就不用创新了,还是说这个宣传的方式,表达方式就不利,所以我们还是知识分子需要努力,总书记并不是告诉我们做所有事情,是给我们提出要求。而至于如何把这个问题落地?恰恰是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

  主持人:也是就是说丽萌和李峰都在生活当中遇到这个问题,说怎么样能够把自己的理论,或者自己的想法能够解释成别人能听懂的方式,这个也就是我们需要创新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男1:对,我们人在做所有理论的工作的时候,不得不说大家有一定的惰性,为什么大家不敢轻易的创新,大家总是提,总书记告诉我们,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什么我们不创新?因为创新是有风险性的,创新是有风险性,就是一个老师做一个讲座的时候,给我讲过一件事情,他问我,就互动式的,他问我,他说如果你每天下班,你都走A路回家,他说你每天都走A路,他说有一条B路和A路的距离到你们家是一样的,你突然间有一天走了B路,但是他说发生一个什么情况呢?就你走B路的第一天,你被一条狗给咬了,你后不后悔?我说那我肯定后悔,我这不多余吗?我不走B路,我就不会被咬了。但是这个老师又问我,他说如果假设那天你走的还是A路,你也被狗咬了,他说你后悔吗?我也当然后悔了,我如果不走这条路也没事,如果你在A路和在B路走被咬了,哪个更让你后悔?我说B路让我更后悔,因为我每天都走A路,我被狗咬了,我认。但我突然走B路被咬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意外,为什么说我们经常讲创新确实很困难。

  因为人们习惯于用定势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它安全,即使错了,别人会原谅你,如果你创新出现错误了,说走了B路,结果领另外一个人去了,出现了意外,别人一定认为是你的角色失误,所以人们为了避免一定的后悔性。所以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不仅仅在战场上需要勇气,理论工作者也是需要勇气的,这是我那次在外出,党校派我出去学习的,我一个深刻的一个体会,给我讲的一个问题。

  男2:但是这个风险,我觉得看还是不是承担下来,就是这个可能是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这个成本是可接受的,那么去创新,不论成功失败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这个风险是不可接受的,比如说一失败就身败名裂都没有了,我觉得这个勇气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具备的。

  男1:所以我们说你看马克思当年他研究学问的那种勇气,是我们今天的人勇往去值得去敬仰的,即使你做不到,也应该崇拜他向他学习。

  主持人:那现在我特别的想知道,我们国家在国际的话语权上,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男1:现在中国人在西方的那个话语体系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我认为至少说,不是说像十年前那个交流体系,那么低的一个情况下了,所以今天就是你看,我们中国的那种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影响力了,这种影响力虽然我们的西强我弱的这个语言的体系还没有改变。但是我们正在改变,正在改变,你看我们现在就是说全国的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在全世界相当多的部分和地区都可以着陆了,我以前也很少关注过外文台,当做意识形态课题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很多的语论体系,开始在外面一次一次在那个宣讲,而且今天中国的学者在中西方交流的体系中,我看开国际会议的时候,有非常多的学者也可以做主旨发言了。也正在宣扬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的梦想,中国的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就像为什么习总书记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实践观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

  就是其实想过,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如果你在好好的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实你就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要求,其实我们今天做的有理讲理节目,

  其实马克思没有看到,但是如果马克思如果真的还活着,他还看到,他会认为我们今天做这个节目,宣传理论也是践行马克思实践的这种理论。理论的宏大,是一个非常非常沉重而复杂的过程。

  女2:需要时间。

  男1:需要时间的,是急不得的,而且有的时候,大家经常可能讨论,说我们这些人愿不愿意说去宣讲这样的理论,但是我总是认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想做,而不能做,那是命运。有很多事情你不想做,而你必须去做,那是一种责任。

  主持人:确实创新需要一定的勇气,需要一定的毅力,今天我们的国家可能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来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更好的走向世界。建设好有我们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本期有理讲理就到这里了,节目总监制尹华,监制于显志,策划王林、郝峰,节目助理郝滋丽、赵晨竹,主持人艳佳 再次感谢大家的收听,感谢三位嘉宾。下周六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收 藏
分享到:
评论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 2016-08-15 13:14 来源: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新闻-热门视频

相关视频

热门视频